Skip to content

悠揚善韻獻萬家 電視網絡慈善音樂會

【悠揚善韻獻萬家】是由加拿大古琴協會及無弦居合辦在多媒體播放的慈善音樂會,目的是為華宮安老院的重建計劃籌款,由於疫情嚴峻,許多籌款活動都不能如期舉行,而華宮的重建計劃卻急需資金去完成整項工程,使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長者能夠盡早獲得安居之所。主辦機構有見及此,特別舉辦上述的音樂會,邀請中樂界知名的演奏家,在電視及網絡上呈獻美妙的樂章,也使廣大的市民可以安坐家中,都能欣賞到高水平的中樂演出。

 

千年風雅音 古今歲無窮

【悠揚善韻獻萬家】由古琴協會會長湯月明特別邀請中樂界知名的演奏家,在電視及網絡上呈獻美妙的樂章。今次音樂會以古代幾千年不同的樂器在音樂會展現古雅的風姿,有古琴、簫、笙和阮,曲曲千年風雅音,質樸之東方韻律,說不盡亘古及今之無窮歲月,道不盡源遠流長之燦爛文化,敘述人世間雅韻詩篇,行雲流水中有奔行跳躍,訴說塵世間滄海桑田的變遷。渾厚低沉之琴音深邃縹渺悠揚,伴著深遠幽思之意境淡去。一段久遠之時空與風雅傳承數千年。風雲變換,琴聲依舊,夢落繁花,為留人撫今追昔無限遐想,把您帶入一個天涯聖境。

 

演奏家與樂器

張進老師(音樂總監)

張進是在音樂藝術有成就並多次在西歐,美國、加拿大和中国獲獎的藝術家。他近期所獲得的國際認同包括:音樂作品在美國國際獨立音樂大賽中獲得單曲提名,法國嘎纳藝術電影節獲音樂傳承獎和英國國際多媒體比賽獲一等獎。

張進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是跟從鄭小瑛、楊鴻年學習指揮,後赴日本桐棚音樂大學,在秋山何慶和小澤征爾的大師班深造。張進現在新世界漢樂團、温哥華愛樂交響樂團、新西敏市交響樂團、温哥華青年交響樂團、温哥華劇院樂團担任音總監督和指揮、加拿大中華表演藝術協會藝術總監及在雲南藝術學院文化院任客座教授。 張進曾在意大利舉辦的國際音樂節担任指揮和作曲,分别在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和白石市濱海月亮節担任藝術總監。張進也曾應邀指揮厦門愛樂交響樂團和廣東省民族樂團。

張進的藝術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在音樂項目上的覆蓋面非常廣泛,而他在現代數碼藝術,如電子音樂,音效及影像設計及處理等方面也同樣很非凡的造詣。在温哥華冬季奧運會期間,張進在由奧運會藝術基金會支持的原創項目中担任作曲、音效設計和音樂總監。

2011年,張進創作了交響詩“来自金山的聲音”,第一次用交響樂語言表述華人早期加拿大的移民生活。該作品是由温哥華青年交響樂團委约,加拿大移民部出資配合加拿大政府正式向華人就歷史上對華裔不平等待遇道歉所開展的文化及教育項目。作品由張進指揮首演。不少随加拿大軍隊参加過二次世界大戰的華裔老兵應邀佩戴着勳章出席了首演儀式。音樂會被媒體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張進除了在法國嘎纳藝術電影節和英國國籍多媒體比賽獲獎外,他也在加拿大獲藝術成就獎,獲由新西敏市市長頒發的對該市交響樂團的優秀指導獎,被加拿大音樂中心選入對加拿大音樂有貢獻的作曲家專欄,他的由加拿大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出版的作品專輯,獲加拿大西部音樂獎最佳器樂音樂專輯提名。張進早年也曾在中國全國音樂作品比賽和中央音樂學院作品比賽中獲獎。他的作品在許多北美樂團的音樂會上演奏。他曾接受来自世界著名的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委约從事創作。張進的名字被收錄在由中國國家出版的(世界文化名人辭典)海外華人卷内。

近期,他剛剛獲得了加拿大聯邦藝術委員的基金從事新作品的創作。

湯月明老師(古琴)

古琴是中國歷史最久、藝術水準最高、最具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樂器。在歷史上一直處於最為尊貴的地位,被尊為“聖人之器”、“國樂之父”。在數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古琴與其他思想與藝術形式互相滲透,交相輝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不僅是古代文人階層必修的一種樂器,而且被視為人格、情操的象徵。2003年,古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定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近代,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彈奏的古琴曲目《流水  》,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音樂,隨美國的宇宙飛船在太空中唱響。

湯月明(Diana Tang)生於廣東,幼時隨父母到香港,十多歲时又從香港移居加拿大。曾祖母是英國人,故有八分之一的英國血统。

自幼酷愛琴棋書畫,對中國儒、釋、道三教及中國古典文史頗為熱衷。

早期師從九嶷派大師管平湖隔代高足喬珊老師學古琴十多年,又隨古琴大師成公亮老師和龔一老師學習琴曲《文王操》和《瀟湘水雲》。近六年受教於著名作曲家、鋼琴教育家和演奏家謝天吉老師,學習處理古琴音準與音色。最近跟從著名指揮家和作曲家張進老師學習分析曲目結構和作曲。

湯月明老師深解古琴修心煉性、融合儒釋道並承載天地人三才、遵守和諧與自然法則,集思想性、藝術性、哲學性為一體,蕴含豐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獨特的思想品格和藝術魅力。

湯月明老師旅居加拿大温哥華四十年,為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不遺餘力。曾於2005年和2009年在 UBC亜州研究中心教授古琴。

湯月明老師歷時十五年編寫的《琴道微言》,是一部琴道專著,2020年以中英文出版,以微博之力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2016年8月28 日,她創辦無弦琴館,2020 年創立加拿大古琴協會。

吳忠喜老師 (笙)

笙,是起源於我國古老的吹奏樂器, 有3500多年歷史, 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樂器,  也是世界上現存簧片樂器的鼻祖 。 竹製,發音高雅 柔和, 具有中國傳統民間色彩 。

笙属於八音中的“匏”類,以簧、管共振發聲,為中國吹管樂器裡面,唯一吹、吸皆可發聲的樂器,也是唯一可以吹奏和聲的樂器。 笙傳至歐洲,並發展成今天的管風琴。笙多用於慶典、筵席的伴奏,或於民間合奏中使用。

吳忠喜,中國黑龍江省吳氏嗩吶世家非遺第四代傳人。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海外名譽理事, 溫哥華交響樂團音樂學院中國管樂導師,溫哥華多元文化樂團,

BC 中樂團常年獨奏嘉賓 , 三角洲警察風笛隊首位華裔風笛演奏員。

 

呂畇初老師 (笛子/簫):

簫現代指洞簫,是中國古老的吹管樂器,特徵為單管、堅吹、開管、邊棱音發聲。“簫”字在唐代以前本指排簫,由多管單音竹管按音高編成。唐宋以来,由於單管堅吹的多孔簫日漸流行,便稱编管簫為排簫,以示區别。至於“洞簫”之名,則来自於簫管底端之開孔。 其音色圓潤輕柔,幽静典雅,唐朝時,型製較粗而短的簫(尺八)開始傳至日本。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 

呂畇初,出生於音樂家庭,六歲跟隨父親呂其嶺學習大提琴。自1995年起對中國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學習笛子並參加中樂團。1996年移民溫哥華後隨笛子演奏家潘建明老師深造。2000年到中國向上海音樂學院譚謂裕教授學習管樂。曾經於溫哥華Kiwanis音樂節贏得多個獎項,亦參與灌錄多個光盤錄音項目。演出曲目包括:鷓鴣飛、江南春、牧民新歌、秦川抒懷、山村迎親人等。

現擔任庇詩中樂團笛子首席及副會長、庇詩華夏樂團及溫哥華多元文化樂團團員。到現在為止除了笛子以外亦掌握了多種管樂器,包括:尺八、簫、塤、口笛、排簫、巴烏以及葫蘆絲等。曾與上海、香港及加拿大各省份演奏,2011年與溫哥華交響樂團演出大型音詩《地球之歌》。現擔任庇詩中樂協會委員、庇詩華夏樂團、龍吟滄海樂團及溫哥華多元文化樂團團員。自2016年起成為溫哥華管弦樂團音樂學校笛子教師。

陳穎添 (笙/阮):

阮,又名阮咸、阮琴,中國的撥弦樂器,得名於西晉“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古代此種樂器被稱為秦琵琶,後因曲項琵琶傳入,佔用了“琵琶”這一名稱,才以擅長演奏這種樂器的阮咸為名。近代,阮咸得到了許多改革,現代阮音色中正渾厚,依其形製不同而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甚至拉阮等,統稱為阮族;廣泛使用於民樂獨奏及合奏。 

陳穎添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自六歲拜吹管樂名家吳忠喜伉儷門下習笙及樂理十二年;現為庇詩中樂團笙演奏員和行政常委。

2007年參與加拿大新時代電視台【中樂夏令營】作示範攝錄。

2009年應亞省文化中心之邀到愛民頓表演及推廣傳統笙及民樂,大獲好評。

2010年,加拿大 CBC廣播電台曾作介紹及錄音,在加拿大全國廣播。習笙之餘,亦曾隨擊樂名家高超、高躍兄弟學習中國鼓樂。

2011年開始參加庇詩阮族小組,隨彈樂導師江革玲女士學習大阮演奏。

2012年11月獲邀參加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海外考級優秀滙演。

2014年奪得基雲尼斯音樂比賽中國樂器演奏全場冠軍。

2015年8月隨庇詩中團到卡加利和愛民頓巡迴演出。

2016年7月應卡加利中樂團之邀參加該團滙報演出。

2017年5月參加【絲竹楓葉音樂節】,為加拿大建國150週年慶典,與庇詩中樂團作北美首演笙協奏曲《文成公主》。

2020年,受聘為BC大學中國音樂團輔助導師。

孔慶儒 (笛子/簫)

2013年開始學習竹笛,師隨潘建明,呂畇初。隨後亦開始學習銀笛。掌握各種傳統及現代音樂風格。分別參與BC青年中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音樂學校Azalea樂團擔任笛子組首席。

在本地參與各種大型演出包括:UBC Chan Centre BC中樂團音樂會、2018加拿大朱諾獎Juno Awards記者會音樂表演示範演出。

 

演奏日期

【悠揚善韻獻萬家】多頻道音樂會將會在電視台及Youtube等影音分享平台播放。

首播日期:2021年8月21日

加拿大新時代電視1台首播:(溫哥華時間)下午5時

Youtube全球首播:(溫哥華時間)晚上7時

視頻其後將在其他平台播放。

 

華宮安老院重建計劃

華宮安老院在1973年成立,自1978年在現址已為超過1,600多位長者,提供配合華人文化的長期護理服務。到目前為止,華宮安老院是低陸平原地區內兩家能提供全天候配合華人文化的長期護理安老院之一。

華宮安老院於為能繼續秉承護老的使命及提高護理質量,開展了一項總值七千三百萬元的重建計劃,第二期工程將興建與大樓相連的三層院舍,提供97張床位,並預計於2021年年底完成。

華宮安老院重建計劃需要向社區籌募五百萬元,請社會賢達慷慨捐款支持,使老有所依,捐款查詢604-215-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