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在西方傳承
作者:謝天吉, 取自 《 琴道微言 》
古琴是東方高雅文化的代表,年代悠久,遺產豐富。琴道涉及中國哲學和美學,也涉及古代文人對道德與情操的高度追求。琴曲大部分具有深刻歷史內涵,因此中外學者和琴家,器重它,珍愛它,以致不遺餘力推動古琴在西方傳播與發展。
這方面,首先要追溯乾隆年間錢德明先生(J.J.M. Amiot),他原是法國傳教士,後奉乾隆御旨成為清廷樂師,他教授西樂,研習中樂,四十年後完成(中國音樂古今記),1780年在巴黎出版。此書全面研討中國樂學體系,還介紹古琴和(神奇秘譜)、(太古遺音)、(遺法琴譜)等。可以說,錢氏為古琴西傳開了先河。
嗣後,蘇利埃(G. Soulie)於1911年向西方提供44個古琴減字譜表。拉盧瓦(L. Laloy)著(中國音樂),從美學角度探討了古琴。1924年,庫朗(M. Courant)的(中國雅樂研究)進一步從宏觀探討中國音樂的宇宙性,再從微觀探討古琴的調弦和記譜法。他輯錄12首琴曲譯成五線譜,今古琴西傳邁出歷史性一步。
1941年,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 1910-1967)出版英文版(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以嚴謹學院風格,重史料,重邏輯,向西方提供頗有廣度和深度琴學專著。四十年代,中國一代古琴大師衛仲樂,查阜西登上紐約舞台,首次在美國舉辦古琴演奏會,這和當時梅蘭芳在紐約的演出盛況有所相似。這個西方人第一次用眼睛和耳朵來恭納東方的琴文化。
五十年代(1957),周文中用琴曲(陽關三疊)首創鋼琴曲(柳色新),此後,周文中不間斷向西方傳揚古琴的超越性審美價值。七十年代,再以美國國家文學藝術院士的名義薦古琴名曲(流水)給美國宇航局載入太空,此舉引起世人對古琴藝術再度重新判斷。同一時期,梁銘越在美國發表了(古琴研究)專著。
九十年代(1998),哈佛大學弗洛姆音樂基金會委約中國作曲家朱踐耳創作第十交響曲“江雪”(柳宗元詩),踐耳首次將琴曲(梅花三弄)引進交響樂,將二十世紀現代無調性交響樂和中國四世紀(梅花三弄)交融成一部全新現代作品,引起全球性轟動。千禧年之後,琴家吳文光,李祥霆,龔一,成公亮,林友仁等頻繁到西方交流古琴文化。
以上的線索是簡約的,但足令人索然起敬!在這樣的背景下,湯月明(琴道微言)的出版,實乃秉先賢之路,趁當今中國經濟文化崛起,繼向歷史跨前一步。那麼她的(琴道微言)有哪些特色呢?
我以為此書結構嚴謹,落筆洗鍊,作者取一種鳥瞰式透視,把中國三千年的文化聖器,作了全方位、扼要、精髓的掃描,使人讀之耳目一新,且能對古琴之道,有一個提綱挈領的了悟。此外,它是用中英兩種文本同時發表,適宜海外華裔和西裔讀者共享。書後附錄近四十首琴曲,分十個等級,匯為琴曲經典,堪稱一本實用琴學手冊。再者,文論和曲譜的輔佐印證,都將給西方樂界帶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湯月明撰述,尚有一定琴學功底作基礎。她的琴學老師是喬珊,喬珊之師為王迪,王迪之師為管平湖,管平湖之師為楊時百。從這個角度看,湯月明的學淵是有根有源的五代之承,前輩均為赫赫名家,湯月明師脈屬於北方古樸淳厚,靈動雄渾之九嶷學派。
2016年,湯月明在洛夫催督下,在溫哥華創辦了“無弦居(Stringless House)古琴館”。開館以來,她同時在我門下深造音樂和音樂基礎理論。近三年來,我被她好學與刻苦精神感動。我還發現她常以琴會友當課堂,切磋“儒道釋”,另一方面,還不時涉足深山遠寺,向高僧大德恭取佛慧,尋求佛門超自然力量,營造琴藝之禪境,這是她獨有的慧根之處。
湯月明頗像一個虔誠的古琴傳道人,在東西文化交融的大好時代,我願她在異國他鄉懷抱綠綺,踩踏可圈點的浪花飛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