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弦居 — 詩人之寵兒
多年前,一位美女詩人邀請洛夫和瘂弦共進午餐,選了一家在溫哥華著名溫泉勝地Harrison Hot Springs的西餐廳, 在那個地方午餐面對湖泊山巒,很有詩情畫意。我開車接送洛夫伉儷,同時也被邀請參加這次午餐。一路上我們談笑風生,甚是開心,後來話題轉到我的居所,二老喜歡我的家居古樸、淸雅,內藏甚多的儒釋道經典,牆上掛的幾幅名人字畫和幾床名家古琴。是的,我從小到大,是在琴棋書畫的薫陶中長大。借此機會,我請洛夫為我的居所起一個名字。
洛夫沈思片刻,突然他眼睛一亮,脫口而出:「無弦居!」 我問及洛夫此名出處,是否來自佛陀的無弦琴典故,他說不是,他取典自東晉的偉大詩人陶淵明。
題外話
陶淵明 (約公元365 – 427年) ,自號五柳先生,東晉傑出詩人,被稱為田園詩派之鼻祖。曾當過小官,但因厭惡當時政治,當了官八十天左右便辭官歸故里,過著淳樸平淡的田園生活。重歸大自然的他,對清貧的家境毫不顧慮,並終日讀書、吟詩、喝酒和彈琴作樂。他在《五柳先生傳 》這樣自述自己的身世:
他何以得名:「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他的愛好:「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而忘食」。
他愛酒:「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對清貧的家境毫不介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
他酷爱大自然,寫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名句。
除了讀書和喝酒外,彈琴當是陶淵明的第三大嗜好。但是,他家裡收藏的卻是一張素琴,部分甚至所有弦徽已經脫落。可知當時的琴弦由絲製造,撫琴日久便會截斷。大有可能的是由於他的貧困,買不起琴弦。把他的「素琴」叫作無弦無徽的琴板更為貼切。
雖然他欠缺了一張最普通的古琴,他對琴的熱愛絲毫沒有退減。陋室之中,只要「有琴有书」,有「清琴横床,濁酒半壺」,就能夠邊讀邊彈邊飲來自娛。
除了在家中撫彈無弦琴外,陶淵明也經常攜琴到好友家共聚。興之所至,撫彈無弦琴並高歌作樂。朋友問他為何彈沒有琴音的樂器,他每每答道:「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他在琴中尋找到他心境裡的訴求和慰藉,就如歐陽修所說「無弦人莫聽,此樂有誰知」,證明了陶淵明領略了古琴的內在神韻和境界。
(圖片來源: m.linban.com)
洛夫說:「陶淵明是彈無弦琴,他求的是大音希聲,一種意境,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遠離官場和俗世,他的詩文詞賦,才獨有一種天然淡泊。他回歸自然的喜悅,透過茅舍桑麻,松菊烏雲,進一步表現他高遠志向和質樸操守。我由此聯想到你的生活,你長年彈琴不也求髙遠意境嗎?你天天獨與花卉對語,還能靜得下心來苦讀儒釋道,加上你長年素食,幾乎到了不吃人間煙火的地步,所以你的家,借用陶淵明的無弦居,最適合不過了。 」
我感到羞愧和喜悅,我怎能跟陶淵明相提並論呢?這是大大髙估了我;但喜的是,這也大大激勵了我,先賢偉大不是供後人敬仰和學習嗎?!正是洛夫的激勵,我全身心獻身古琴藝術,於2016年6月創立了中國古琴館:無弦居。
無弦居之宗旨以琴禪一韻,茶禪一味,香禪一境,清淨平和之心示現出無弦淨音的清靜無染。